秦大河院士一行视察寒旱所马啣(衔)山多年冻土监测基地


  近日,秦大河院士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永虎,党委书记邹天福、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赵涛副处长以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廷军院长等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马啣山多年冻土与环境监测基地。

  马啣山是祁连山东延的余脉之一,位于兰州市以南40km处,海拔3670.4m,是黄土高原范围内的最高点。由于其特殊的地貌特征和丰富的古冰缘环境遗迹,过去数十年来中科院寒旱所和兰州大学众多科研人员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大量的考察和监测工作。1985年,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山顶发现了残存的岛状多年冻土,并将其视为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存在的“活化石”。多年冻土演化历史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马啣山成为研究西部高海拔多年冻土退化过程的天然实验室。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和国家基金项目和冻土工程重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的共同支持下,我站谢昌卫副研究员等开始在马啣山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对多年冻土发育环境和区域气象特征进行人员值守监测。2014年我站和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对山顶观测人员住宿条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对观测场点进行了规范化维护,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马啣山多年冻土与环境监测基地。

  秦大河院士一行重点考察了马啣山多年冻土发育环境与监测场点建设,陡林沟古冰川遗迹以及山顶第四纪冰缘地貌。秦院士对在马啣山开展多年冻土及冰缘环境定位监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马啣山地区环境保护,将马啣山建成一个示范性的科研、科普和教育基地。张永虎局长认为与中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马啣山地区的监测研究将会促进管理局更加科学地开展保护工作,提升管理局相关业务人员的科研水平,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赵涛副处长对我站与地方单位合作开展监测研究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指出科研工作一定要与当地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出自己的贡献。张廷军院长表示将与寒旱所、保护局合作,在马啣山地区开展针对生态环境、气象、地貌以及冰缘环境的梯度监测,并把该地区建设成为兰州大学资环学院的一个综合教育与实习基地。

  参与野外考察的还有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学炎副局长,科研所潘世成所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中心主任孙俊英研究员,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副主任任贾文研究员、效存德研究员,王文华高级工程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助理焦继宗博士、牟翠翠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站长赵林研究员,副站长吴通华研究员、站长助理谢昌卫副研究员等。

考察人员考察多年冻土发育环境及监测场点(图中为积雪监测仪器)

考察人员在参观陡林沟古冰川遗迹

考察人员在马啣山顶石海(冻拔石)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