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中山站的三十天


  翻开这一页,南极中山站地质科考之旅已然三十天。

  与以往不同,本次南极科考主要安排在29年建站历史的中山站,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而命名。

  2017年12月15日,我们一行11位34次度夏队员来到中山站,结识了19位33次的越冬队员,1月2日,雪龙船的到来又让我们认识了19位34次的越冬队员。虽然他们的专业技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当有任务来临泰山压顶时脸上坚毅的表情却是相同的。

  作为站上为数不多的需要野外作业的女队员,我们受到了中山站的特殊照顾,在野外任务的半个月时间里,野外车辆,人员及后勤保障上,崔鹏惠站长是有求必应,两次队的队员们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出发前举重若轻的安全嘱托,归队时如释重负的关切话语,让人觉得这里的确就是一个家。

  在拉斯曼丘陵地区重点区域1:25000地质图及相关地质矿产调查,是此行南极科学考察地质项目的的中心任务。通过1:25000地质填图,一方面是为了确定拉斯曼丘陵地区高级变质地层的层序、变质变形演化序列,建立拉斯曼丘陵地区构造格架;深入研究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构造热事件叠加的性质、普里兹造山带的影响范围,以及不同基底杂岩的汇聚时代等,将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构造热事件与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演化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对拉斯曼丘陵地区矿产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

  集中的野外考察虽然只有15天,三位地质队员早上带着“地质三件宝”和必要的水、食物出发,傍晚背着沉甸甸的“胜利果实”归队,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地里穿行,用双脚征服着拉斯曼丘陵的这座山与那座山,终于在雪龙船离开之前完成了400余件样品的采集任务,样品装船的那一刻,真正体会到了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野外的工作是张,中山站的生活就是驰。中山站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却都乐于参加站区的公务劳动,因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菜一蛋都是不远万里,来之不易。生活工作在这里三十天,参加定期大扫除、各类政治学习、安全消防演习还有包饺子帮厨等等各种站务活动,老中青虽然年龄差距大,但却都一样怀着高涨的热情,像是在做自己家里的家务劳动。

  南极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没有树木,没有森林,无处遮荫,没有做作,一切都是那么的透明,千米冰层记录着地球46亿年的历史,也正是如此吸引着各个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想要揭开南极神圣的面纱。我的工作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点,但是我希望它也是极地地质考察工作重要的一环,能在这里工作,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将永生难忘。

画着中国脸谱的油罐

升旗仪式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野外考察期间采样

作者:梁霞

来源:地调局地质力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