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围绕冰川、积雪、冻土研究以及冰川冻土环境研究的数据,已经建立了包含“寒区旱区特色数据库”、“西北地表水地下水数据库”、“中国特殊环境与灾害数据中心”、“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科技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西部寒区旱区数据分中心”和“WDC冰川(冰雪)冻土学科中心兰州中心”等工作。积累了数据整理、管理、分类、标准化、规范化的坚实基础,参与制定了生态数据元数据国家标准,开发了5套数据管理、数据工具注册软件系统。实现了部分数据在线实时发布(沙坡头大气尘降实时观测发布)、部分在线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系统(中国特殊环境与灾害数据中心等)。初步开展了数据集成和数据同化数据集成和分析环境,建立坚实的数据管理、应用技术,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数据管理与服务队伍,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和队伍保障。
**项目负责人**
张耀南,男,43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十一五”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科学数据库专家委员会委员。近5年完成国家、中科院、企业科研项目共18项。首次完成ANSYS、Adina在国产曙光3000上的移植,为青藏铁路、黑河交叉集成移植并建立工程仿真和空间建模与模拟环境,集成移植了MM5 、RAMS等23个模型模式,完成了面向寒区旱区资源环境数据管理、数据编码、分类、共享、应用等技术,开展了数据平台建设和e-science的研究。全面定义了数据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提出利用“数据抽象”概念及3层逻辑数据库技术建立“面向寒区旱区资源环境数据平台”,将分布式并行计算和科学数据库结合起,利用 “理论-数据(实验或观测)-计算”螺旋推进研究模式开展了SSIB、SME等应用研究。目前致力于基于数据、计算、模型的环境和生态e-science研究。
在项目中负责项目的规划、分解、实施。组织协调课题衔接和进度监控。负责项目汇总、汇报和解题总结等工作。
**主要骨干人员**
序号 |
姓 名 |
出生 |
职称 |
专 业 |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人年) |
在课题中职务(组长、副组长或成员)及分担的任务 |
所在 |
1 |
张耀南 |
1966.10 |
研究员 |
计算技术 |
1.8 |
负责人 |
寒旱所 |
2 |
吴青柏 |
1964.05 |
研究员 |
冻土 |
0.4 |
铁路公路指导 |
寒旱所 |
3 |
刘时银 |
1963.04 |
研究员 |
冰川 |
0.4 |
冰川数据指导 |
寒旱所 |
4 |
吴立宗 |
1975.03 |
副研究员 |
地理信息 |
0.7 |
冰川制图 |
寒旱所 |
5 |
罗立辉 |
1980.02 |
研究生 |
计算技术 |
1.0 |
分析环境 |
寒旱所 |
6 |
赵雪茹 |
1979.2 |
助工 |
计算机 |
1.8 |
编程服务 |
寒旱所 |
7 |
敏玉芳 |
1983.06 |
工程师 |
计算机 |
1.8 |
在线分析 |
寒旱所 |
8 |
冯克庭 |
1980.02 |
工程师 |
地理信息 |
1.8 |
遥感制图 |
寒旱所 |
9 |
赵国辉 |
1983.05 |
研究生 |
地理信息 |
1.3 |
数据分析 |
寒旱所 |